欢迎光临云南都市新闻网!

今天是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

关注社会热点

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育

为什么学霸也会后悔当年没买房?

考得好不如报得巧!1000万人都在用的报考神器,立刻体验>>>>网易高考智愿

过去的这个周末有一条大新闻:全国首套房贷利率下调20个基点。对有的人来说,这条新闻催生出了一个问题:要不要买房呢(首套房)?

买不买房,这是一个决策问题。人活一辈子,就要决策一辈子。

大部分时候,我们是做一些日常的小决策,诸如周末去哪个餐馆吃饭,带孩子去哪个公园玩……但如果拉长到整个生命周期看,一个人怎么度过这一生,是由他每个人生阶段的决策结果所决定的:

义务教育阶段读什么学校(由父母决策)

高考之后怎么填志愿(大概率由父母决策)

大学毕业去哪个城市,找什么工作,选哪个伴侣,要不要孩子……

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说:选择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。

接下来的这一个月时间,“教育最优解”将特别推出一个“决策”系列专栏。

不要觉得决策这个东西和教育话题无关,一个成年人学会决策,或者教一个孩子从小学会决策,这件事的意义超乎想象。

为什么学霸也会后悔当年没买房?

我们还是先看定义,什么叫决策。

现在有两个东西让你选,其中一个又便宜又好,另一个又贵又不好,那傻子也知道选哪个,这不叫决策。

所谓决策,就是你一定面临的是两难选择,甚至是n难选择:一边是便宜但不太好,一边是好但是贵,又或者还有好几个是质量价格都凑合,这时候怎么选?

很多时候,A选项能解燃眉之急,但是肉眼可见的对未来没啥帮助,B选项倒是立足长远,但是你能熬得过眼前的这个困难吗?

凡此种种,才是决策。

那有人可能会觉得,决策能力,应该跟智商有关吧,一个大家认为聪明的人,决策能力总要强一些。

不见得。加拿大心理学家基思·斯坦诺维奇有本书叫《超越智商》,他认为决策能力和智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。

作者举了很多例子,生活中的一些人,可能十分善于学习,是个学霸,然后工作能力也强,是个业务骨干,但是他的决策能力真不一定行。

这个其实很好理解,那些高智商高学历的知识分子,20年前如果有机会买房而没有果断出手……别说你不会后悔。

而另有一些人,看着没啥硬实力,却能带领一帮在各垂直领域水平很强的能人建功立业,比如刘邦,这种成功的秘诀,很可能就是他有决策能力——最典型的,他知道什么领域该用谁,这就很了不起。

毛主席的决策能力就更不用说了,彭真曾这样评价:“几次重大关头,毛主席的意见开头多数人不赞成,他是孤立的,但最终的事实证明还是他正确,他高明,他站得高、看得远。”

为什么我们普通人看一些伟人的决策能力,都佩服得不行,都觉得这种能力很神奇?其中至少有一个原因:普通人很少主动给自己做决策的机会。

我们或许应该承认,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,都像是走流程一样:你今天该上学上学,该上班上班,学什么,做什么,都是别人给你设定好的,在这个过程中,你可以考出好成绩,做出好业绩,但你从来没拿过什么大主意。

想想看,我们所谓的那些纠结时刻,最后是怎么结束的,是不是“不了了之”?

我们极少有冒着风险做出什么重大决定,也因此,我们没有怎么承担过那种错误决策的后果。

在这里我们不是鼓励你轻易做出比如裸辞、闪婚之类的决定,我们的意思是,决策能力,也是可以后天锻炼的,是需要被科学对待的。

为什么学霸也会后悔当年没买房?

也就是说,我们应该让自己的每一次决策,都尽量科学。想要做到这一点,无非三个步骤:

第一步,看看我们手里有哪些选项。

很多人做决策是真的连第一步都没做到,因为他们往往认死理,根本意识不到还有很多别的选项。

这里还有个好玩的现象,如果让我们给别人出主意,我们总是头头是道,可是对自己面对的局面,我们要么是混乱,要么是草率,总之就是不会调用理性。

克服这种毛病,首先你得冷静下来,找张桌子,坐好,摊开纸,尽可能的在纸上写出各种选项。比如很多人都知道“思维导图”,这个东西其实也很适合用于做决策。

另一种常见方法就是头脑风暴,现在很多公司开会都喜欢用这套,尤其涉及一些创意决策的时候,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都写到白板上,先不考虑可行性,先追求越多越好。

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,有人主张应该请“外行”也参与进来,因为外行往往能突破专业思维束缚,提供更巧妙的解决方案。

当然这里要说明一下,决策的多样性,是指视角和思维模型的多样性,而不是利益诉求的多样性,你请一群人来决策,这群人不能有相互之间的利益冲突,否则这个头脑风暴将是一场灾难……

第二步,评估各选项的价值,选择那个价值最高的选项。

这听起来是一句废话——我难道不知道要选最好的选项吗?

可是相比第一步需要冷静,这第二步更需要一种“左右互搏”的思维。

决策为什么会错,一般都是错在个人的认知局限,我们通常都是非理性的倾向于某一个选项,或者强烈的反感另一个选项,那么现在,科学决策要求我们必须强迫自己听取反对意见。

有句话叫“千人之诺诺,不如一士之谔谔”,高明的决策者,会刻意的给自己找一些反对者,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,就自己扮演那个反对者,以此来警示自己不要一意孤行。

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高级的思维模型有一个特征:看一个人的脑子里能不能容纳截然相反的两种思想,但又不影响他的日常处世原则。

《思考,快与慢》的作者丹尼尔·卡尼曼给出过一个方法,就是多去看别人做类似事情的时候,不同决策最后的结果是如何。

因为别人的这些经历,对你来说都是“信息”,而“信息”是一切决策的基础,这一点我们以后会专题讨论。

很可惜,低水平的决策者没有采纳卡尼曼的意见,他们总觉得自己是特殊的那个,他们总觉得这一次情况不一样……

第三步,执行过程中,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。

为什么这个调整值得被当做单独的一个步骤去强调呢?因为太多人做决策根本不给自己留余地,他们对决策这件事的理解就比较狭隘——决策嘛,定了就是定了,定完又改,那还叫什么决策。

按照这样的脑回路,好像调整了,就等于决策失败一样,但这其实是有问题的。

因为我们一开始就说了,如果决策也讲科学,讲技术手段,那么调整这件事本身恰恰证明了决策的科学性——未来总是不确定的,当你遇到某个之前完全没考虑到的情况,你真的不需要做点改变吗?

当然,这件事也不能走到另一个极端,一有个风吹草动你就马上改,所以,难点就在,到底是要坚持,还是不坚持?

这个今天没法展开说,原理上讲,要看新的信号是否强到足以改变最初逻辑的程度,而不是去考虑沉没成本、个人的面子之类的东西。

为什么学霸也会后悔当年没买房?

以上是三个步骤,最后我们还需要特别强调一件事,这件事需要手动加粗——

我们需要把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分开对待。

决策本来就是对未来和未知的一种预判,所以不确定性是前提,也就是说,正确决策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,反之错误决策也不一定带来坏的结果。

换句话说,我们不能根据结果的好坏,去评价当初的决策水平。

像那种常见的,失败了就去追究责任,赢了就开个庆功宴,那是非常土的模式,是不讲科学的做法。

一个高明的决策者,从来不会去在意每一次的具体输赢,而是要建立一个赢的概率大于输的概率的科学决策系统,如果你是德州扑克或者股票爱好者,这个道理应该很容易明白。

再进一步说,如果我们真的认为决策是一个科学的系统,是有技术含量的,那我们作为决策者,是不是应该有一点运动员的精神?也就是全力以赴的去比赛,不要对结果患得患失。

如果上面这些决策的注意事项,我们都已经做到心中有数,那么剩下的工作,就是尽可能多的挖掘有效信息了。

比如对一个今年即将高考的学生来说,高考固然重要,但高考他需要做的主要是“努力”(可能具体答卷过程中涉及少量“舍小保大”的决策),而高考结束后的填志愿环节,就是可能比“努力”还要重要的“选择”了。

现在假设你已经有了科学决策的基本认知,具体到高考填志愿这件事上,如何实操呢?全国3000所高校,剔除到大部分明显不符的选项,每个考生少说也有上百个选择。

面对这种“百难处境”,光靠科学决策的原理肯定不够,这时候的成败关键在数据——

为更好地服务广大考生,网易教育特别推出“网易高考智愿”网站(daxue.163.com),为千万学子家长提供及时专业、深度权威的报考指导,帮助考生把握未来就业方向、职业生涯规划、并传授报考方法技巧,更加人性化地切入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趋势。

它能为你解答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问题,

也能为你带来一手的专业前沿资讯,

还会介绍一些很有发展前景的小众专业。

埋头苦学的高考学子,

不妨抬头看看未来想走的路,

让心中的方向激发脚下前行的力量!

如果你有任何专业院校报考上的问题,欢迎登录daxue.163.com,一站式解决志愿填报+生涯规划的全套难题!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云南都市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推荐阅读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

Copyright 2003-2024 by 云南都市新闻网 yn.shenzzx.cn All Right Reserved.   版权所有

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