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暑假,在慢慢中改变自己,更新自己,提升自己,心有所“暑”,享受当“夏”,更新自己,看见不一样的自己。
来源 | 中国教师报
作者 | 刘俐宏 重庆市巴蜀小学班主任
全国知名班主任、中国教育学会理事
炎炎夏日,我们在悠闲的时光里进行必要的休整,确实是很惬意的事情,我们可以选择在旅行中陪伴家人,也可以关注自己的健康,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,还可以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假期生活。
在这里,送给老师们更新自我的4条攻略吧!
01
更新自己的阅读书目
在这个快餐文化盛行的时代,我们似乎偏向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轻松获取知识。比如,短视频、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。
然而,这些行为其实只是我们为了借口节约时间,同时也是大脑中的多巴胺在作祟,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快捷且短暂的愉悦感。
其实提升自己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读纸质书,纸质阅读的书香气质和情感共鸣是数字阅读无法替代的。
最近在和朋友交流暑假阅读的书目,我们一起在阅读关于近代教育家的生平著作,《蔡元培教育论著选》《叶圣陶传》《陶行知大传》《张伯苓全集》等,作为人民教师,阅读这些书籍,希望从中了解他们的主要教育观点,以及教育思想形成、演变、发展的脉络,同时汲取从教路上的精神力量。
除了教育名家的生平著作,我们还可以研究一些政治人物传记。
每个人对书的需求都有不同,但适合所有人、任何年龄阶段都能读的书,那一定是人物传记了。《曾国潘》《梁启超全集》《邓小平时代》《朱镕基讲话实录》等,这些人物传记以人为线索,从个人的角度切入宏大历史,更细致入微、人性化地审视过去。从他们的过去,汲取我们迎接教育路上的勇气和智慧。
教师更新自己的阅读书目就拥有了复活知识、更新知识的能力,要把读书当作生命成长的精神养料。
02
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
教师这一职业最可贵、最特殊的就在于它是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一种生命对话,教师用自己的生命去滋养学生的生命,两种生命群体的共同经历、同频共振,就会获得新的生命意义。
每个老师都应该有自己的理念,我们的理念是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的。我们的理念需要与国家政策契合,需要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。
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仅需要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、政策,更要去关注社会群众对于教学关切的热点、难点。
建议老师们关注教育主流媒体的新闻发布会、专项文件解读、专题案例推送等。同时还要更新自身的知识,除了阅读、参与各种论坛的学习,从教育名家的专业示范中、从教育伙伴的初心情怀中寻找教育理念的生发点,再结合自己的教育理念融会贯通,从理论到实践的路程中还需要不断地磨合和修正,最终形成自己的最新的教育理念。
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就拥有了自我更新、与时俱进的能力,要把教育理念当作教育征程上的指路明灯。
03
更新自己的专业规划
教师的专业规划就是面向未来的积极行动。
作为教师,自身认识到三年或者五年发展规划在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,才能清楚如何制定自身发展规划。对于自己专业发展的规划,近期打算做什么、怎么做,预想会做得怎么样……这些都需要立足现实思考。
对于我自己,未来一年的规划已经列在了我的行事历上,作为班主任专业成长领域的研究者,这一年我想做“三个一”:出版一本学术专著,培养一名新生代班主任,搭建一个学术平台。
例如出版专著,我一直在做班主任专业发展路径的研究,发表相关文章有80多篇,我对自己接下来一年的专业发展规划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分门别类,整理出版自己班主任领域第一本专著,内容涵盖班主任带班育人策略、家长协同系列案例、学生成长指导案例等。
教师更新自己的专业规划就拥有了专业底气、职业价值的获得感,要把专业规划当作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成长阶梯。
04
更新自己的教育伙伴
作为教师,我们在一所学校有志同道合的教育伙伴,我们在学校的理念、文化底蕴熏陶下,可以有很多共生的教育行动。
但是,我们不能仅限于此,应该跳出自己小小的世界,去看看外面更大的天地。
不同学科的老师,他们带给我们的学习方式、思维方式迥然不同,跨学科融合的课程需要我们携手同行;
不同学段的教育伙伴,他们研究的对象,可能是我们的学生即将就读的下一个学段的学校,和他们的交流更能让我们做好学段衔接,助力孩子平稳过渡;
不同学校的管理者会有不一样的管理方法,看见别人,也照见自己;
不同城市的教育伙伴,他们研究的方向,可能是我们不曾涉猎的领域,他们的研究点可以作为我们实践的小尝试。
我们要不断拓宽自己的教育伙伴圈,认识高人,不管是学术上的大咖还是实践中的平凡师者,都是值得交往、学习的。
教师更新自己的教育伙伴就有拥有了专业陪伴、精神支持的认同感,要把更新的教育伙伴当成追寻教育梦想的同行者。
这个暑假,在慢慢中改变自己,更新自己,提升自己,心有所“暑”,享受当“夏”,更新自己,看见不一样的自己。
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
来源 | 中国教师报
编辑 | 皮皮兵不皮